Welcome To  NEM   

Journals(Abstract)

恐音症的临床心理特征及其神经机制

卢倩茹  杨子琪


内蒙古医科大学


摘要(Abstract):

恐音症,或选择性声音敏感综合征,是一种对特定日常声音异常敏感并产生强烈负面情绪反应的精神健康状况。患者在听到如咀嚼、呼吸或敲击声时,可能经历恐惧、愤怒、焦虑,甚至采取回避行为,严重影响社交功能、职业活动及生活质量。这一现象的重要性在于它揭示了听觉感知、情绪处理和大脑功能的独特交互,凸显了个体差异在精神健康领域的复杂性。研究动机旨在深入理解恐音症的神经生物学基础、心理机制及社交影响,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诊断、有效的治疗策略和全面的社会支持。目的是通过跨学科研究,包括神经科学、心理学和遗传学,构建恐音症的综合模型,减少社会误解,促进患者福祉。研究需聚焦于个体化治疗策略的开发、遗传学和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以及新技术在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以期为恐音症患者提供更为精准的干预措施。


关键词(KeyWords):

恐音症;临床心理特征;神经机制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韦芮.人工耳蜗植入前后耳鸣与焦虑、抑郁相关性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22.

[2]陈跃凤,刘蓬,洪伟哲,等.声敏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21,19(06):420-423.

[3]姚洁.耳鸣患者焦虑、抑郁及睡眠障碍的临床分析[D].浙江大学,2014.

[4]宋立华,邓朔,孙佩金.特殊听幻觉伴发焦虑抑郁3例[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2,22(05):340.

[5]胡桂花,吴雪红,叶秀兰.中枢神经递质DA、5-HT、NE水平与首发抑郁障碍患者疗效的关系[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4,37(12):2097-2099.



技术支持:人人站CMS
Powered by RRZ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