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To  NEM   

Journals(Abstract)

图形—背景理论下《囚笼》的后殖民主题解读

包凤翔
(天津理工大学,天津 300384)


摘要(Abstract):

本文运用图形—背景理论对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的小说《囚笼》进行解读。在人物层面,Hamid为核心图形人物,其自身经历及情感变化被细致刻画,与配角形成鲜明对比;Rukiya的角色在图形与背景间转换,他们的图形—背景角色特点反映了后殖民语境下的生存困境、身份认同及对自由的渴望等主题。在空间层面,店铺作为象征生存困境的图形空间,与代表未知和自由的街道等背景空间形成对比,其空间的象征意义与主题紧密相连。通过分析小说中人物与空间的图形—背景关系,揭示后殖民语境下移民及被殖民者的生存困境、身份认同问题以及对自由的渴望,展现小说的深层内涵和艺术价值。


关键词(KeyWords):

图形—背景理论;认知诗学;后殖民;空间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安孟竹 . 网络社会中的权力概观——基于福柯的微观权力理论视角[J]. 荆楚学刊,2014,15(03):85-90.

[2]艾勒克·博埃默,黄强 . 艾勒克·博埃默访谈录:后殖民文学研究的新趋势[J]. 英语文学研究,2021,(01):134-140.
[3]熊沐清 .“从解释到发现”的认知诗学分析方法——以The Eagle为例[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12,44(03):448-459+481.
[4]康静 . 俄罗斯的《魔道祖师》网络同人小说研究——以ficbook. net 平台的同人作品为例[J]. 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4,2(03):53-55.
[5]熊沐清 . 文学研究的认知延展——广义认知诗学原理与方法[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6(02):132-138.
[6]叶丽贤 . 二○二一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专辑[J]. 世界文学,2022,(02):5-8
技术支持:人人站CMS
Powered by RRZCMS